改革开放40年后,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获得了一个“基本医保参保人”的身份。这个身份意味着看病可以报销,甚至到外地就医也无须再垫付医疗费用。老百姓看病就医有了最可靠的医疗保障。
《健康报》在记录
1979年12月16日,《健康报》刊发文章《农村合作医疗要坚定不移地办下去》。文中指出,近几个月来,湖南、福建、广西、河南、吉林、陕西、黑龙江、山东、河北等地,针对当前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以巩固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
1989年9月24日,《健康报》刊登题为《问题与对策》的文章。文中写到,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全面推开的同时,由于没有正确引导和强调农民继续走互助办医的道路,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垮掉了,那些坚持合作医疗的地区,因病致贫的问题就不那么突出。文章建议实施集资医疗保健制度。
1999年,《健康报》刊发《城镇职工医保改革有四原则》。报道称,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年初开始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年底基本完成。
2002年10月30日,《健康报》全文刊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该文件提出,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到2010年新农合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2014年3月12日,《健康报》刊文《把全民医保网编织得更牢靠》。文章指出,我国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建成,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3项基本医疗保险到2011年年底覆盖13亿多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织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
2018年6月1日,《健康报》报道国家医疗保障局挂牌成立。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基本医保覆盖全民
40年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减轻看病负担的制度建设上主要依靠农村合作医疗、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3项制度面向不同人群,在筹资方式、保障范围、保障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别,总体满足了当时经济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向前推进,医疗保障制度面临挑战。许多地方的农村合作社解体,无法再为农村合作医疗提供资金,农村居民开始出现医疗保障的“真空期”。由于经历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生存艰难,主要由企业负担费用的劳保医疗制度进入“阵痛期”。对于公费医疗而言,同样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
“要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积极推进医保改革。”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1998年年底,国务院发文,决定在全国推开城镇职工医保制度;2002年,新农合制度由规划走入现实;2007年,国务院决定参照新农合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实现了基本医保全民覆盖,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保障范围能力双扩容
在医疗保障大网的兜底作用下,许多人避免了因病产生沉重经济负担,收获了一份安全感。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村民齐福文从2016年至今,3次住院共花费46422元,经基本医保报销及爱心基金帮扶后,个人共自付5563元。在北京,与女儿一同居住的福建省厦门市户籍居民王女士,当了解住院费用可跨省直接结算后,赶紧通过电话向厦门市医保管理部门备了案。而在更多地区,借助医保信息联网,许多患有慢性病的参保人员在门诊开药后也能享受报销待遇。
从“保住院”到“保门诊”,基本医保的保障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今年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将17种抗癌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范围,并确定了医保支付标准。在此之前,已有39种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经过国家谈判工作,被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
从农民到城镇居民,在面对基本医保时,利益更为统一。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基本医保不再有“城里”“城外”的差别。广东省中山市、东莞市等地先行先试,通过差别化缴费政策,实现了“三保合一”,为基本医保实现更深程度的制度公平蹚出了新路。
从“管当地”再到“管异地”,基本医保提供的便利越来越多。今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长住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的基础上,将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全部纳入直接结算范围。国家医疗保障局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14761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35.7万人次,产生医疗费用326.2亿元,基金支付比例达到58.8%。
从中央与地方人均财政补助20元,再到今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450元,基本医保的保障能力越来越强。2012年8月,国务院要求各地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的资金作为大病保险资金,明确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相关部门的统计分析指出,2017年新农合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保持在50%和75%,基本保险+大病保险的政策报销水平已经超过80%。
运行机制改革加快推进
基本医保制度减轻了参保患者的看病就医负担,然而政策内报销水平与实际报销水平有差距,拉低了参保人员的获得感;受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新医疗项目开展等因素影响,国内总体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基金筹资增速逐步跑不赢支出增速。这些问题都提示,与医保相关的改革需要加紧推进。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目前,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的收入贡献达到60%以上。事实上,支付方式改革始终伴随着基本医保的成长,也沉淀了丰富的经验。“医保制度改革的步伐要加快。”郑功成说,“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医保制度不仅可以造福全体国民,而且可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