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渐增。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市发改委等8个部门下发了《养老服务业“加强规划引导,实施品牌战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到2020年,成都将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9064”养老服务格局。
何为“9064”?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规划, 社区将建微型养老机构
《方案》中要求,政府围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这三种养老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主要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到2020年,成都要形成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格局。
政府将养老服务纳入规划,加强引导。市民政部门将促进养老服务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有关内容纳入《成都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市老龄办将助推养老服务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纳入《成都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政府将依托平台建立微型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上门服务,老年助餐“四位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加强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探索创新养老机构运行发展模式,优先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
中小企业从事养老服务业, 将按项目规模等获得相关补助
政府鼓励开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或奖励。同时,也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照卫生计生部门相关标准设置医疗机构,要求市卫计委将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纳入成都市医疗定点范围。此外,成都将继续完善全科医生制度,鼓励对居民开展有偿签约服务,并给予政策扶持。
政府加快养老服务业信息系统建设,市经信委将对纳入成都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计划的养老服务业中小微企业,自主投入实施信息化应用的建设项目,按项目投入5%给予50万元的补助;对纳入成都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计划的,包括从事健康养老和老年人产品生产的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的,给予企业经营者10万元奖励。
对于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的规模以上企业,将给予企业经营者20万元奖励;对纳入中小企业培育计划的,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实施的升级改造、扩大产能等项目,将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探索公共私营合作模式, 将建设“最后一公里”社区养老
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方面,政府积极探索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和外商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投资建设综合、专科医院和康复、美容、健康管理机构。
同时,政府将鼓励家政行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优化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做好96118家政服务平台县级运营中心建设,增加为老年人服务内容。鼓励社区商业连锁企业开展老年便民服务。支持和引导红旗连锁、舞东风等连锁企业围绕“最后一公里”、叠加包括为老年人服务的送货上门、手机电话充值、公交卡充值、电费缴纳等服务功能,形成综合服务平台,2015年底力争社区商业连锁企业便民叠加服务达到20项。
支持餐饮企业承接老年配送餐服务。鼓励餐饮企业建立中央厨房和老年配送餐服务体系,开发老年餐产品。对建立了中央厨房、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同时也为养老机构提供配送餐服务的餐饮企业给予资金支持,2015年计划支持餐饮企业建设中央厨房、主食加工配送中心项目5个。
扶持品牌企业发展, 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
政府将对一些品牌养老服务企业进行扶持,如协调温江区泰康养老关爱服务中心、金堂县西南金色年华老年健康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以保证养老服务床位的刚性增量。鼓励成都保得实业有限公司、成都万家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川妹子家政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增设养老服务业产品,开展连锁化、规模化经营。
同时,对申请成都市著名商标认定的养老服务业企业进行扶持;对养老服务业企业涉及的商标纠纷积极予以解决,保护养老服务业企业商标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鼓励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发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水平。市商务委将加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鼓励家政企业开展家政服务培训,提升老年家政服务水平,2015年底力争完成家政服务人员培训2000人次。市人社局和市民政局将指导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
转自《成都日报》